说说我懵逼的三大领域
很多网赚博客博主都很能写,我的写的东西更多的是生活的感悟和以及网络赚钱的方向和把握,很少写到具体的东西,因为这个网赚博客的内容方向性,所以一般不会写到具体如何做,如何操作,除了之前的网赚培训时候,讲解的会很详细,无论是网赚文本教程还是视频录制
但是现在呢,我觉得我会的东西,我也没必要告诉别人,不是本人不愿意分享,而是没这个必要,因为我如何操作,如何赚钱,如何执行和你是没有任何关系的,与其说给大家知道如何做,不如知道这个逻辑和方向,毕竟项目和思维都有时效性,原创的和借鉴的,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。
除了网络赚钱,有哪些让我很懵逼呢?
第一懵逼系列:扑克棋牌类
小时候,生活在农村,大山里的孩子,见的最多的就是玩扑克,麻将也是差不到我上小学了才看到村里的人玩的多,但是我所出生的山村,真的是穷乡僻壤,大山里,真的是很穷,大家也仅仅是娱乐,尤其是过年的时候,大家都相互串门,当然了,一般是大年初二开始到元宵节,一般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不会串门,尤其是女性更不能随意串门,因为这样不吉利,这也是村里大家的共识,包括我小的时候,也就是一个小孩大人也会特意的告知。
村里用扑克麻将多是娱乐,但是也有赌博的,那时候也就是九十年代,输掉几十块已经是很大的一笔款项,输掉几百的更是引发家庭大战,全家上阵。
这就是当时的娱乐活动,也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,加上当时电视机是一个稀缺玩意,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看电视,不过当时都是黑白的,彩色的也有只有一两家有,不过他们家的脸色比彩电还花还精彩,我们小孩不愿意去他们家玩。
打扑克麻将的无论是娱乐还是赌钱,都会熬夜,也就是鸡叫的时候,这时候差不多可以回家休息了,这也是无论输赢离开的最好借口和信号。
但是我对扑克的威力认知不是说谁赢了多少钱,谁输了多少钱,不过当时很多人因为这个麻将扑克跑路的很多,相当于欠下了高利贷,没钱还,只能跑路了,甚至有把老婆都输掉的,这是真的,就发生在我们周边的真事。
到了我上小学的时候,也就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,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咋回事,脑子一直不开窍,好像从出生开始也就是一直不开窍,读书感觉很笨,这种笨我一直记忆犹新,那时候乘法口诀必须要会背,不过我一直不会背,一直记不住,但是当时的时候,乡村小学,老师是哪种一边要种地,一边要教书,还要抽空做饭系列,而且一个老师教数学,语文,美术还要啥思想品德等等,也就是一个老师全包了,所以老师也严厉,不会背诵或者不会做题,就得拿山上的细树干抽小腿,或者放学你不要去吃饭了,在教师里背书做题,周末放假也是如此,你可能被一个人在教室背书。
这种真是一种恐惧,不过现在看来,这样的老师更多的是一种误人子弟,这话不过分,因为老师本身文化水平其实很一般,属于为了生活而已系列,领工资系列,往往教学的时候带有很强的个人情绪和主观色彩在里面,也就是对学生有很大的偏见,用成绩来衡量,而且是唯一标准,对很多学生造成了幼年的心理伤害,这也是及其可悲的。
回头说一下扑克的事情,三年级的时候,我这种怂蛋只做最后一排,当时跟我一起做的同桌是我们村的邓某,与我关系很好,不过现在十多年没见过了,前排是学校旁边的陈某,与我同姓,他家有钱,他爸是烟叶站的,那时候家里有百万吧,村民都是距离万元户很遥远系列,我家也是,很穷的。
我们上课时候就拿出扑克来开始洗牌,刚好老师进来看到了,先破口大骂,接着就是要请家长,最后直接让把书本带上,去操场上玩吧,没办法,只能出去了
当时还是冬季哦,感觉那时候天真很冷,不知道是吃不饱还是穿的不暖和,都有吧,真的是吃不饱,也穿不好,都占了
当时的操场是土灰操场,而且当时有几大棵柳树和白杨树,寒风呼呼的,我们几个就这样在操场上痴痴呆呆的一个早上,现在想来也一直很清晰的感觉,不过当时的白杨树早被砍了,操场也变了,都是混泥土了,这种记忆,不能回去了,只能靠记忆了
我上小学时候的扑克的作用好像就是娱乐,不过也有发挥流通价值的时候,当时就有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始用扑克输赢来换饭菜票,也就是赢生活费这个意思。
可笑的是当时我对这个扑克只能知道他们叫什么牌,但是真的看不明白,他们到底是怎么运作排序的,他们如何来判断输赢的,当然了,即便到了现在我也是保持儿时的懵逼,依然是不知道扑克麻将到底是如何来区分判断的。
到了我上初中的时候,不知道咋回事,我的脑子有些开窍了,感觉读书就是玩吧,当时的记忆里真的是巅峰,啥意思?文言文看几遍,通篇背诵无压力,其他各个科目,年级保持前二十吧。
这时候玩的很喜欢,也是人生读书最开心的时候了,每天很多时间玩,而且是超级开心的玩,反正成绩可以的,就玩吧
这时候班里和宿舍很多人开始玩扑克了,玩炸金花系列,不过每次的都是一毛钱开始,这时候除了赢生活费之外,主要还是为了赢钱,当时同宿舍的同学,一个月生活费几下就没了,就只能靠借钱刷卡消费了,这时候是学生卡了,直接充值就行。
赢钱不仅仅是为了生活那么简单,更重要的是要抽烟,当时我就是染上了烟瘾,所以出现了几个人抽一根烟的美好回忆
不过现在烟早戒掉了,十块的烟到一百一包的更贵的,雪茄也一个样,没这种感觉,也没抽烟的瘾了。
十多年过去了,留住了这种记忆,却至今也依然不明白扑克到底是如何玩的
也许生活就是这样,经历的越多,越无所谓,越放得下吧
二十多点的时候,失恋了,感觉真的离不开烟,十块钱一包的云烟,烟味很大,不过很过瘾的感觉,现在闻到这味道真受不了
我爸现在也戒烟了,感觉也没什么,不过这种烟的记忆是打我出生我爸就一直抽,还有家里一根水烟筒,一直陪伴了很多年,直到前几年才被我扔了
我爷爷过世的时候,我上三年级,是春节后,农历二三月吧,天热起来了
这时候爷爷差不多88岁吧,烟对于爷爷的陪伴也很久,就是一杆大烟枪,抽的是旱烟,烟枪点火直接往火堆里当搅火棍系列的,烟叶也是爷爷自己种的,不过对这种旱烟的记忆最深的就是烟屎可以当药用,小时候不小心弄伤了皮肤,爷爷就从烟枪里找个棍子挑出点烟屎涂抹在皮肤上,感觉也好的很快的,这种止血的效果挺好
我爸以前也是这样,不过是纸烟了,当时的烟十块钱一条,弄点烟灰在出血的伤口上,现在还记得爸爸猛抽几口的样子,爸爸年轻时候的样子。
如果现在有一种烟能打动我,那么应该是小时候爸爸喜欢的一个牌子,春城烟,两头点火这种,这种烟的香味,一直记得,十块钱一条,有点绿色的包装,当时的街上很多的,村里人上街都要带。
还有一种烟就是我们云南会泽卷烟厂出的小熊猫系列,两个憨憨的熊猫在一棵竹子上的,这种已经是带把的烟了,超级喜欢这种烟,因为我当时就喜欢偷偷的抽老爸这种烟。
现在戒烟了,路上经常闻到别人抽烟的味道,更多的是反胃和恶心,包括过往抽过的好的不好的烟,再也没有一种烟味可以打动你的内心。
扑克对于我来说真的就是一种懵逼,更多的是一种朦胧的记忆吧
上了高中没人稀罕这玩意了,大家喜欢的是上网和游戏机了,高中学业很紧张的,所以扑克真的消失了,不过烟一直是一个陪伴男生的话题
到了大学时候,好像就是手机的天下了。
出了社会,推广过各种cpa任务,包括境外的菠菜系列,身边接触了懂老千的高手,对麻将扑克更加远离了
这时候的扑克麻将已经是黑色灰色产业链的直接输出动脉了
不过这些我们有空了再详细的写,网上也有很多灰色圈子和暴利圈子各种写。
回归到现实生活来说吧
对于扑克和麻将,远离赌博的人,无论他是输是赢,尤其是输的,基本都傻逼,甚至可以说是畜生,赌徒就是赌徒,就是亡命徒。
第二懵逼系列音乐艺术系列
都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,可我只能听听吧
艺术好像就是不懂就不懂系列
音乐这玩意呢,应该说要从最早的磁带和录像机开始,不过这两个玩意,我接触的时候,我们家一个都没有,包括现在也是一个都没有,当时是家里买不起,现在是淘汰的玩意了
磁带的时候,留给我的最深影响的就是《信天游》这首陕北歌曲,因为当时元旦节有这个音乐下的舞蹈表演,还有一首就是‘’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‘’《粉红色的的忆》这首歌,不过当时总听着小秘密是唱为小明你。
到了小学的时候,唯独的可能就是《小白杨》这首歌吧,还有就是《一剪梅》这首歌,都是当时的音乐老师教的。
到了中学的时候,刀郎的歌曲很火爆,还有就是《老鼠爱大米》,还有《两只蝴蝶》等等吧,当然了《单身情歌》单身情歌也是很牛的
这算是赶上了流行的时代,也就是青春的美好记忆,最唯美的畅想。
到了高中时候,班主任是死老套,很严厉,唯独记忆了他的口头禅《大约在冬季》这首歌
后面也听过不少歌曲,不过现在还会听的是一首纯音乐《和兰花在一起》
这首纯音乐,说不出来的感觉,很符合我的个人情感吧,也就是我的七情六欲好像就是他了
看似平静却波涛汹涌,宁静而明确,普通而不凡,高雅却通俗,跌宕起伏而波澜不惊
当然了,小时候一个记忆,那么就是天气预报用的《渔舟唱晚》,这个曲子,也是突然想起,因为我也很多年不看电视了,不过偶尔看头条刷到,说实在,我对这歌曲没有深入了解创作背景,更多的是一种熟悉吧,很熟悉,毕竟全国人民都熟悉的歌曲。可我听到了这音乐,眼泪就满了眼眶,内心也很失落和伤感,说不出来的感觉。
这是一种自卑感,也是一种心酸感,无奈感,悲痛感,压抑感,痛心感…..百感交集,有可叹又遗憾的感觉。
另外说一下,所以对于音乐真的是一种共同语言,更多的情感的共鸣,你能找到合适的音乐来满足和形容你当前的或者一阶段的情感寄托,却没法替别人创作一个能替代他人的情感依靠的港湾,这就是懵逼,也是音乐的共鸣之处。
音乐这档子事,什么b r m f s系列,我真的是一头雾水,所以ktv是一个我比较讨厌的地方。
接下来说是一些所谓的艺术的玩意,我真的很懵逼
比如赵本山的小品,我喜欢看,有内涵,现在偶尔还搜索看看,台词经典欢喜是一方面,主要是一语双关,诙谐幽默,具有典型哲理和明理的寓意。
可他的徒弟,小沈阳系列吧,是实在的,我觉得就是傻不拉几,动不动来个太监腔,无语得很;二人转系列我也很是懵逼。
这说的是小品艺术。
说一下这个京剧系列和画画艺术系列
梵高的作品,这名,小学生都知道,达芬奇、贝多芬系列,我很蒙,但是很敬仰,虽然不知道咋回事,毕竟是世界都认同的,定是不凡。
不过来自他们的作品,我真的很蒙,不懂干哈,如梵高的话,毕竟看不懂,也许也正是因为看不懂,别人也看不懂,全世界也看不懂,少数人看懂了,走进作者的内心,所以他们不凡,称之为全世界的艺术和艺术的璀璨明珠吧
因为我们是普通人。
京剧系列,这玩意,小时候看电视,真的不懂,我唯独感兴趣就是他们换脸,其它没了,毕竟我真的不懂也欣赏不了这种腔调下的艺术表述。
京剧和我们云南这边的山歌感觉一个意思,昆明翠湖边的这种。
说到这京剧,我不得不说一下这个相声,相声这东西我看了也就北方的朋友喜欢,天津周边,南方好像很懵逼的感觉,像我这样懵逼的应该有很多人。
现在网红德云社,以郭德纲为宗的,我也自然欣赏不来相声的意义和寓意,好像每年的春晚我也是懵逼,懵逼在哪里?不懂别人为啥要笑,而且还笑的那么高兴和大声,你说赵本山系列笑,全国人民都笑,很正常,毕竟通俗易懂确实好笑,可这相声这种笑,我觉得真莫名其妙的笑,扯犊子的典范。
舞蹈蹦迪
这玩意,体型美,另当别论,毕竟我是男人
其他的,尤其是骚舞系列,辣眼睛!
接下来说说看过的电影里面,对我影响之最的电影
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来自印度的《三傻大脑宝莱坞》这部电影,当然了全世界好的电影确实非常的多,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对于上学或者学习中的人来说,尤其是体制内当下人来说,或者对于学生也好,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者来说,都是非常高价值的一部教育电影和反思电影。
这部电影我看第一遍就流泪了,结合自己上学经历来说,内心真的相当的感触。
也许我们真的只是死记硬背的人,都不是主人公的天才,可我最感触的就是,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人,一种作怪的思想再一直重复,所以现在我对孔儒思想现在是非常的抵触,因为这种思想真的就是一种跪地文化的开创者和执行者,荼毒生灵数千年。
总结起来就是:想望子成龙,却又把子当猪一样圈养起来,不是猪也变成了猪。
说一下电视剧吧
我们看过的经典电视剧和电影很多了,很多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,甚至影响了我们今后的人生观,价值观和世界观。
说来惭愧,我至今没有真正读完过一部小说,哪怕大家熟知的各种经典武侠小说,当然了现在的都市情说,我看不下去,毕竟过了这个年纪,可悲的一点是四大名著也没有完整的读过。
当然了,要说电视剧,我觉得《天龙八部》黄日华版本的这电视剧对我的人生观有很大影响,小时候黑白电视的时候,我也有看过,感觉不是很完整,记忆都是美好的,差不多二十五岁之前,我又在网上反复的看了好几遍,这电视剧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之外,配音配色和剧情都非常的经典,主角乔峰的这种江湖侠肝义胆,是我看过N多古装电视剧里面最为典型的代表,集江湖义气、侠肝义胆、儿女情长等等为一体的完美化身。
也正是因为这个角色,我觉得真正江湖就是乔峰经历过的江湖,也才能称之为江湖。
第三懵逼系列体育赛事
上小学开始,我就不太懂这个打篮球的规则到底是什么?
打个乒乓球我是可以的,也挺喜欢,不过一直没法理解这个篮球应该怎么玩,所以,这个懵逼和前面说的扑克齐了,至今依然懵逼系列。真的是搞不懂,我虽然理解不了,不代表我不爱运动。
所以小学也好,初中也好,对篮球,看不懂,也不会玩,所以我只能假装看,其实一脸懵逼。
剩余的只是沉默吧
当然了,足球这玩意,我上学这会,听过,没看得真正踢球的,毕竟这玩意真的没有啊
到了高中看到有人在学校踢球,班里不少城里同学会踢球,不过学业真的很紧张,吃完饭就得进入教室,没时间也没条件踢球。
所以我对篮球还是懵逼。
所以我对奥运会这玩意真的没感觉,从来没在网上看过什么类似奥运会这样全世界的体育赛事,因为我真的不懂这,甚至有点分不清双方的球服的颜色了
当然了,说到球服,是夏天避暑比较好的衣服吧
现在体育赛事这等事,我懵逼了快三十年了
没法理解球迷的疯狂
喜欢跑步,不过现在喜欢散步了,尤其现在夏天。
晚上吃完饭出去走一圈,一个小时不到,不看手机,会思考也不会思考,安静的走走,吹吹风。
其实这三大懵逼都是很多人都很容易懂的,而且都很精通,应该是生活常识吧
可我真的很懵逼
总结一下,成年了叫认知
未成年叫经历与环境
你的出生于成长的环境,真的很重要
也许你一生成长的终点只是别人出生的起点。